close
彼岸的女兒


彼岸的女兒

The Drowning Girl


作者:瑪格麗特.列羅
原文作者:Margaret Leroy
譯者:羅曉華
出版社:三采
出版日期:2010年04月30日
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789862292563
裝訂:平裝





____以下書籍探討出自:宅老弟(冬澤春人)____





筆者雖然不太讀西方小說,但這位作者-瑪格麗特.列羅(Margaret Leroy),我認為是個值得注意的英國作家。也期待國內能再引入她的作品。



《彼岸的女兒》故事簡介,如同博客來所介紹的,故事題材是前世記憶。主角是單親媽媽的葛蕾絲,她在花店工作。靠著微薄的收入,撫養四歲大的女兒-希薇。但是希薇卻不曾對葛蕾絲叫媽媽,反而直接叫她的名字。還有希薇異常地怕水,若是被水潑到,希薇會歇斯底里地大叫與亂抓。



希薇還有許多異常行為。像是對她的朋友-蓮娜,說:「她不是『我的』蓮娜。」而把蓮娜弄哭。在畫圖的時候,只會一直畫相同的房子。說自己有一條龍,跟一個洞穴。蓮娜在旁人看來是個問題小孩,甚至被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是自閉症。但是葛蕾絲卻從不曾放棄愛她。



葛蕾絲在故事中,不斷地在險惡的現實生活中奮戰著。身為成人,她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。身為女性,她在感情生活上遇到了挫折。身為母親,她努力地扮演一個好母親。對希薇的異常行為,葛蕾絲花費了許多心力與忍耐。



故事中一度氣到差點出手打希薇,卻忍了下來,躲到浴室裡,吞下自己的憤怒。求助其他家長與專家,縱使沒有成效,甚至得到羞辱與冷諷的眼光,她還是想幫助自己的女兒。尤其是葛蕾絲的一句內心讀白:



希薇,妳為什麼要這樣?妳為什麼這麼不快樂?



真的就是主角最確切的不安描述。

在西方,除了少數宗教以外,是不太有投胎轉世的觀念。而對於一個人是否能保有前世的記憶,仍沒有百分之百的證明。故事中,葛蕾絲對朋友提出希薇是否有前世記憶的可能,想去探訪研究孩童前世記憶案例的心理學家-亞當.威特斯。但朋友是反對的,認為那都是希薇的幻想,該做的是讓希薇接受現實。



但葛蕾絲最早求助的兒童心理學家,擺著高傲的學者心態,認為希薇的異常行為源自沒有父愛。也許這是那位專家的工作,卻傷害到葛蕾絲,最重要的是,問題沒有解決。因為葛蕾絲沒辦法找來希薇的親生父親(一個已經有家庭的男人),也結不了婚(麻煩的拖油瓶)。結果高深的專家,有時也不是那麼有幫助。



最後葛蕾絲還是傾向於超自然現象的世界,拜訪了亞當.威特斯。說起來,心理學跟超自然現象還蠻有交集的。榮格本人就相信占卜。鬼魂的存在,也曾被解釋是種心靈現象。一般人常認為超自然現象與科學是涇渭分明,其實還蠻模糊的。



對於前世記憶,瑪麗.羅曲的《活見鬼》,就這麼記述了一個例子。他們到印度探訪一個有前世記憶的一個小孩,他就坐在他前世父親的膝上。作者雖然吹毛求疵地認為:父親想相信那個小孩是他的兒子的轉世。但她也點出了很重要的一點:



這個孩子是否擁有他死去孩子的靈魂,其實不太重要。他是相信的,而這想法釋放了他的悲傷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他說:「我的孩子還活著,所以我很快樂。」



以前世記憶為題材的小說並不少見,過去筆者也介紹過朱川湊人的《花食》。而在閱讀這部作品時,隨著故事去猜測希薇到底是真的有前世記憶,還是有其他的原因,也是這部作品的樂趣。筆者一直在內心期待,如果結局,原因並不是前世記憶,那這部作品就是神作了。當然筆者不會把結局寫出來,我只能表示,結局令我很滿意。



這位作者值得稱讚的地方,我想是故事的節奏感。作者的文字敘述抓得恰好,沒有太多的贅述,也不會少得讓人想像不出畫面。穩定又適切的筆法,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。



另外還有粗體字的表現手法。讀過奇幻基地出版的,霍華.飛利浦.洛夫克拉夫特的《戰慄傳說》,就會了解。那種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敘述上,特別用粗體字寫,格外有表現力。瑪格麗特也是一樣,她在許多名言與關鍵的心理描述上用粗體字,每每讓人覺得字字直達心坎。



故事後期有個發展,可能會讓有些東方讀者不習慣。東方社會普遍喜好應果報應的現世報,像日本故事類型之一的「復仇譚」,或是第四台演不完的民間劇場,都是壞人得到報應。但是本作裡面則不強調這點,我想是作者認為:比起給惡人懲罰,去重視自己仍擁有的東西,才是最重要的。



故事中,還有一句經典名言,一位神父說:「我的女兒們,請謹記,我們該懼怕的是活生生的人啊……」



這句話也是故事的絕妙伏筆之一,但它更適合記載到許多宗教經典內。有時人們會對自己的不幸,歸咎在前世業或惡靈纏身上。但比起去憂心控制不了的不安定因素,有更多能控制的,更容易了解的東西,或說是更該當心的東西,是自己該去注意的。







內容簡介

今年4歲的妳,為何對從未去過的海岸,如此熟悉?

【國外暢銷佳績/得獎紀錄】
榮登美國「歐普拉讀書會」2009年夏季嚴選新書,《歐普拉雜誌》獨家專訪!
獲選英國樂讀讀書會(Lovereading)「五月選書」!
榮獲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★★★★好評肯定!

我是如此愛妳,卻對妳一無所知……

「為什麼那張照片這麼特別,甜心?」
「那是我的海邊哪,葛蕾絲。」她說:「我曾經住過那兒。」
她說話的語氣,彷彿有個陌生人正在透過我的孩子發聲──
彷彿她已經遺忘了我,而那遙遠的彼方才是她的歸屬。
我的心撞擊著胸口,戰慄竄過全身;
儘管發生了這麼多事,都比不上眼前這一幕能讓我如此恐懼。

~*~

  四歲大的希薇究竟怎麼了?年輕的單親媽媽葛蕾絲憑著微薄的薪水,獨力撫養她唯一的小女兒。

  然而,希薇從小就跟一般同齡的孩子有著明顯不同:她不僅沉默寡言,從來不肯叫葛蕾絲「媽媽」,對水還有一種莫名強大的恐懼。

  不久,當希薇開始反覆畫起一棟她從未造訪過的水畔小屋,夜復一夜在「無法呼吸」的噩夢中哭叫驚醒,心急如焚的葛蕾絲不得不向兒童心理學家亞當.威特斯博士求救,卻發現,一切線索似乎都將三人引向愛爾蘭遠方狂風吹拂的海岸,而來自過去的幽暗祕密,也正朝著這對絕境中相依為命的母女步步進逼……

作者簡介

瑪格麗特.列羅 Margaret Leroy

  英國暢銷女性小說家。生於英格蘭,在牛津大學音樂系畢業後,曾經擔任音樂治療師、特教老師、心理輔導師與兒童保護社會工作者。成為全職作家後,至今已出版四本小說《信任》(Trust)、《艾莉森的鞋》(Alysson’s Shoes)、《來自柏林的明信片》(Postcards from Berlin)、《河畔之屋》(The River House),皆廣受好評,以其書中堅強、獨立的女性角色著稱,其中《來自柏林的明信片》一書更獲選為2003年《紐約時報》的「年度焦點新書」。

  關於她的新作《彼岸的女兒》,列羅在《歐普拉雜誌》的專訪中提到:英國第五頻道一部相關主題的紀錄片《這個男孩從前活過》(The Boy Who Lived Before)、人們對愛爾蘭西海岸的浪漫想像,甚至連《魔戒》(The Lord of the Rings)這部經典鉅作,都是催生這部小說的幕後功臣。

譯者簡介

羅曉華

 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,現為文字工作者。平日喜愛閱讀小說,尤以成長療癒小說為最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檎二手書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